最近,在某报上看到一批青铜器在北京展览的报道。其中的会展标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会标如下:“盛世吉金·中国宝鸡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展”。
这次发现的意义之重大,当然是勿庸置疑的。因为二十七件青铜器出土于古周原地区,是多次出土青铜重器的地方,且这批器物上关于西周历史的铭文有2000余字,从考古学意义上说,非同小可。
但是,我对于硬要画蛇添足般在会标前面加以“盛世吉金”四字,却大不以为然。不知参观展览的国际友人们能否在其中看出陈腐的味道?就我们接受过传统文化薰陶的中国人来说,这四个字散发出来的信息却明明白白,古时盛世不是说“河出图,洛出书”吗?当今欣逢盛世,有吉金之祥瑞出焉,你们百姓有幸欣逢盛会,实在是应该谢主隆恩啊!
不过且慢,联系到这几年,各种平面传媒中,字里行间大量对太平盛世的讴歌,诸如“盛世华章、盛世华衣、盛世华言、盛世华彩、盛世华会……”,许多的盛世字眼扑面而来。联系到电视媒体上有关诸如康雍乾之类太平盛世的连篇屡椟的吹捧,我们小百姓却如骨梗喉,有话要说。
且不说历史上的太平盛世算不算真的盛世,就以最近的慈禧太后治下的所谓“同光中兴”来说,实际上等到盛世的闹剧唱完时,离末世也就不远了。这样的“盛世”等同末世。
更不要说,当今社会大面积道德滑坡,腐败之风几已入骨。广大的下岗工人、贫困农民,有许多读不起书、看不起病,形同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这些有关盛世的鼓噪,不但不是幸福快乐的兴奋剂,反而是令人厌烦的噪音。对在困境中挣扎的弱势群体来说,简直是全无心肝的瞎起哄!
就算不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讲话,试问,只不过取得了些许进步的我们的国家,难道就应该全面唱高调了么?请看我们的东邻日本、韩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不是也经常保持着低调姿态吗?我们社会有那么一些人,却采取了全面唱高调的姿态,岂不是太愚蠢了一点?这是不是与我们民族历来的浮躁文化传统有关?
这种有一点成绩就大唱赞歌的做法,这种动不动大造太平盛世舆论的心态,归根结底是一种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奴才心态。首先是动辄满口谀词,一心邀宠的臣妾心态,与人格独立、自我意识强的现代公民意识相去甚远。这种氛围,如果任其泛滥下去,将严重毒化社会风气,产生一种淫糜浮华的时尚。可能败坏政治领袖和各级头头脑脑的心理,造成所谓“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局面。从而使高层领导人看不到许多严峻的社会问题。这样的信息阻断一旦产生,于国于民实在是一种可怕的状态。因为我们的国家毕竟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国家,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也并非杞人忧天,空穴来风。
而且,中国毕竟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世界也不是过去的世界,人民更不是愚不可及。中国的老百姓不会因为一时的和平安定而取得些许成绩,便动不动感激淋涕,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因为在大家的经验中,大歌大颂后面,往往会伴随着大失落、大失望,甚至大灾难!
“太平盛世”的表述方式,混身浸透着千年封建统治的陈腐气味。太平,从字面符号意义看,就不是安宁,不是平衡前提下的和谐,而是巨大的压制、服从下的暂时的人为平静。中国的社会到了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全社会各阶层各类族群良性互动的和谐状态。这样的和谐社会,只有通过建设一个健全的民主法制体制才能实现。
清朝末年时,一本影响很大的书《盛世危言》,后来被历史证明是末世的警钟。当前的盛世鼓噪,恰恰表现出一种腐朽气味极浓的末世心态。这是一种“大吹大捧帮倒忙”的奴才行径,具有现代意识的清醒的政治家,决不会认同这种风气。中国要真正“与时俱进”,首先必须抛弃这种“盛世情结”,与“盛世情结”道别,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政治家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盛世鼓噪,可以休矣!
作于二OO三年
(《自由圣火》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