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紅冰:《意境性存在——屬於心靈的真實》哲學卷 餘韻:存在的終極意義
用哲學智慧的清泉洗去塵世物慾污染之後呈現的純潔之情,只是心靈對於自在的唯美靈性的獻祭—情感的本質就意味著對唯美的獻祭,那是紅血白骨之祭,那是金焰焚心的苦痛和醉倒萬里波濤的狂歡之祭;自在的唯美靈性,那意境性存在的非理性之魂,既是萬情之源,又是萬情之所歸—他讓虛無成為豐饒的絕對形而上的存在。
用哲學智慧的清泉洗去塵世物慾污染之後呈現的純潔之情,只是心靈對於自在的唯美靈性的獻祭—情感的本質就意味著對唯美的獻祭,那是紅血白骨之祭,那是金焰焚心的苦痛和醉倒萬里波濤的狂歡之祭;自在的唯美靈性,那意境性存在的非理性之魂,既是萬情之源,又是萬情之所歸—他讓虛無成為豐饒的絕對形而上的存在。
我祈願,不,我堅信:
信仰化的哲學時代會是重建生命神聖感和忠實於心靈的生活方式的時代;以唯美之靈為上帝,以自由為宗教的哲學信仰,定會湧現出一個新的壯麗的人種—自由人。
心靈是現象世界中的主體現象,又是塵世中的百年苦役犯。然而,心靈的本體卻不在塵世之中,而是超越現象的存在,即與物性實體世界共同構成存在絕對性的意境性存在;如果有上帝的話,意境性存在就是上帝—以心靈故鄉的名義,成為上
為在現象世界中呈現,豐饒的虛無必須具象化為鑲嵌在個體生命形式中的心靈現象;心靈就是豐饒的虛無投映在現象世界之鏡中的影子。所以,確信「審美是心靈的宿命」,就意味著將審美視為豐饒虛無的魂—意境性存在就是絕對形而上的唯美之靈的王國。
『我』,是形而上的虛無意境在現象世界中實現其精神內涵的過程;『我』,是豐饒的虛無借諸心靈之鏡自我欣賞的方式;『我』對於美、意義、高貴和自由的領悟,是虛無中湧現出的獨立於物性宇宙的精神命運,是意境性存在的真理。
人是物性實體和形而上意境性,即本能和心靈的二相悖論結構。本能是現象世界中的萬惡之源,心靈則是萬善之根。科學理性將心靈視為物性邏輯的副產品,本能便成為生命的本質;將本能奉為生命本質與確認惡是生命本質沒有什麼區別。相反,堅信心靈是人的本質,人類才可能成為善的存在。